一、项目概况
靖远县银三角中小工业园位于靖远县东湾镇滋泥水,区位优越;京藏高速、国道109线、省道207线、京藏高速响泉出口。109国道穿越而过,交通畅捷,水电充裕。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120亩,年处理建筑垃圾200万吨,用于再生水泥制品160万吨;CLC轻质蜂窝节能墙体材料20万吨,外售20万吨。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项目规划建设生产车间、加工车间、原料库和成品库等,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购置及安装主要生产设备793台(套)。
二、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749.78万元,流动资金4250.22万元。
三、经济效益预测
正常年销售收入3800万元,利税总额700万元。
四、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项目建议书。
五、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六、联系单位及联系人
联系单位:白银刘川工业集中区管委会
靖远县枸杞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况
靖远县地处甘肃中部,黄河上游,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优越的水土环境,自古以来就是最适宜果树栽培的黄金纬度地区,也是枸杞的原产地之一。靖远枸杞,栽培历史悠久,据清代康熙四十八 年《靖远卫志》记载:“枸杞拱把成树,五月结实,红干可食”。自古就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靖远县靖安、东升等地田间地头和山坡上还生长着大量野生枸杞。靖远枸杞鲜果玲珑、干果深红、粒大色鲜、皮薄肉厚、味道甘甜、品质纯正、绿色安全,经济价值高,蜚声中外,被誉为“枸杞之佳品”和“陇上名品”。靖远枸杞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甘肃省十大名果、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等荣誉,并于2012年12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远县枸杞种植27.2万亩,以每亩年产鲜枸杞1.5 吨计标,预计年生产枸杞鲜果达40万吨。
项目将依托靖远拟选址东升镇、五合镇,新建枸杞辣椒酱及火锅底料等调味品生产线 2 条及现代日烘干枸杞 100 吨生产线3条;建设鲜榨汁口服液及清汁生产线2条;建设6500吨/年枸杞鲜果清洗包装生产线2条。
二、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其中建筑9116.52万元,流动资金3396.74万元。
三、经济效益预测
项目平均利润总额约2501.9万元,投资回收期5年。原浆生产每小时3吨,每吨利润为8.33万元。
四、项目进展情况:完成项目建议书。
五、合作方式:合作。
六、联系单位及联系人
联系单位:靖远县经济合作局
哈思山饮用纯天然山泉水及红枣系列饮料深加工项目
一、项目概况
靖远县哈思山海拔3600米,山泉水来自哈思山原始森林深层,无污染。水质清质透明、甘甜爽口,水速流量每年为120万吨以上,经权威部门认定,富含锶、铁、钙、镁、钠、锌、硒、钾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大枣是靖远县的特色支柱产业,尤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门小口大枣享负盛名,目前枣林面积3.8万亩,年产量3万多吨,原料充足。
二、投资估算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0.7亿元,其中厂区厂房建设3000万元,设备购置费2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三、经济效益预测
拟建设年产6万吨自然山泉生产线一条,实现产值1.2亿元,税后利润2000万元;拟建设年产2万吨红枣系列产品(红枣饮料、红枣枸杞保健酒、红枣微粉冲剂等),实现产值8000万元,税后利润1600万元。
四、项目进展情况
甘肃哈思山泉商贸有限公司已注册“哈思山”商标,条码、工艺配方及各种手续齐全。
五、合作方式:合作。
六、联系单位及联系人
联系单位:靖远县经济合作局 甘肃哈思山泉商贸有限公司
靖远县高湾镇籽瓜加工生产项目
一、项目概况
高湾镇是靖远县六大产业基地之一,素有"籽瓜之乡"之美誉,籽瓜、西甜瓜获国家A级绿色认证。现已建成16万亩优质西甜瓜、籽瓜种植基地,年产西甜瓜、籽瓜40多万吨,年产黑瓜籽1.7万吨,年产值达1.8亿多元,占到农民收入的80%以上。由于籽瓜深加工企业少,产业链条短,商品率不高,其附加值较低,其应有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籽瓜的深度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规划新建年加工70000吨籽瓜综合处理生产线,主要建设14200平方米籽瓜破碎分离车间、500平方米的吹瓶灌装车间、800平方米办公楼、可储存1500吨的瓜窖、配电室等。充分利用高湾独特的籽瓜资源优势,开发生产出具有特色的新型微生物全营养培养基,填补食品、医药工业对全营养发酵原料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针对籽瓜丰富的营养组成,开发出专一性的生物制品,为生物农业、生物医药提供天然、安全的原料。目前,已成功研发出全营养培养基工艺,并结合正生大规模生产对原料的需求,实现新产品的大规模试生产,在产品性能稳定提升后,向食品发酵和医药发酵行业进行推广
二、投资估算:
项目规划总投资2800万元。
三、经济效益预测:
年利用瓜瓤瓜汁20-50万吨,将有效解决籽瓜严重浪费问题,提高了瓜类产品附加值,推动籽瓜产业的快速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及全乡农民增收致富,促进高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靖远乃至甘肃籽瓜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成熟模式。
四、项目进展:完成项目建议书。
五、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六、联系单位及联系人
联系单位:靖远县高湾镇人民政府
靖远县北湾镇万亩富硒水稻园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况:
北湾镇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始终是我镇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发挥北湾镇沿黄区位优势,严守耕地面积、粮食安全等红线,改良盐碱地,整合零散地块,打造万亩富硒水稻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稻田面积和水域空间,走精品水稻之路,有效提升北湾水稻的影响力。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做优做强富硒水稻产业。北湾镇境内沿黄河区域,配套相应的设施建设。
二、投资概算:总投资5000万元。
三、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3500万元,利润900万元,投机回收期为6年。在富硒水稻生产基地周边设置稻草艺术作品等景观,增加稻田文化氛围,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设置创意售卖棚屋、室外冷饮小广场等,为游客的休憩活动提供场所,并可在此举办稻田音乐会、创意稻草艺术品展示等活动,充分释放富硒水稻生产基地潜能,形成以粮食生产、田园观光为一体的“北湾小江南”景象。
四、项目进展:完成项目建议书。
五、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六、联系单位及联系人
联系单位:靖远县农业农村局 靖远县北湾镇人民政府
中药材产业园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况
靖远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现全县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40.1万亩,其中枸杞27.2万亩,黄芪3.89万亩,板蓝根7600亩,草人工种植1.2万亩,人工种植肉苁蓉6500亩,党参3700亩,红花5850亩,甜叶菊4000亩,柴胡等其他中药材2650亩,野生中药材面积48000亩,其中野生甘草3.2万亩;野生肉苁蓉、柴胡等野生中药材1.6万亩。靖远县将已甘肃陇草堂药业有限公司、甘肃同益药业有限公司等中药材种植企业为基础,扩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延伸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为发展壮大靖远中药材和带动地方经济发挥作用。项目拟选址靖远县金三角生态农业科技创业园区,同时带动若笠乡、永新乡、兴隆乡、双龙镇等乡镇旱作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6万亩,建设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200亩,建设5条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线、2条中药保健茶生产线、中药胶囊、口服液及日化产品等生产线各1条,建设1家中药材研发中心及产品展销中心。
二、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亿元。
三、经济效益预测
该项目以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及产品深加工为基础,有效带动中药材种植业的深入发展,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中药材销售网络,大大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人,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四、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项目建议书。
五、合作方式 :独资 合资。
六、联系单位及联系人
联系单位:靖远县科技局 靖远县经济合作局
靖远黄河经济带生态旅游项目
一、项目概况
《靖远黄河旅游带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为黄河流经靖远段,长约 154Km,包括西南角乌金峡口入境,流经平堡、北湾、乌兰、东湾、糜滩、三滩、石门、双龙、兴隆、永新 10 个乡(镇),北至兴隆乡黑山峡观音崖出境,黄河两岸南至南滨河路道路红线以南 100M,北至北滨河路道路红线以北 100M,南北平均宽度约700M,部分节点根据需要扩展至道路红线以外 500M,规划面积约90Km。主要规划滨河湿地(田园)绿线以内、滨河南线(500M标准行洪宽度),道路红线外控制距离内面积。
结合靖远黄河旅游带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确定其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一廊三区”。一心:指县城综合休闲与旅游服务中心。主要为乌兰镇镇区范围,主要景点包括乌兰山(城南山)、黄河县城段、祖厉河风景区、鹿鸣园、商业步行街、博物馆、钟鼓楼、龙王庙、城郊农家乐等。一廊:靖远黄河人文山水画廊。即为靖远三百里黄河旅游带,以黄河文化、民俗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为文化依托,科学保护、挖掘、传承、体验,黄河带状景观、自然文化景点、乡村田园景观有序布设,点、线、面整体打造,形成多层次的山、水、田、城一体,山环水抱,经络全县、阡陌乡野,浑然一体、和谐大美的黄河自然人文生态系统,体现出甘肃黄河富靖远,靖远黄河秀陇原的靖远“黄河福地”形象。三大旅游区:“黄河山野风”自然观光旅游区,“黄河田园韵”休闲农业体验区,“黄河古城新”黄河文化体验区。各旅游区风格迥异、各具特色,面向不同的游客群承担不同的观光、休闲、接待、娱乐、体验等功能。
规划把黄河靖远段及其两岸地区建设成为兼有乡土特色和时代气息,融民俗风情、黄河耕读文化和现代黄河文明于一体的,集游客滨水休闲度假、市民游憩公园(靖远绿地)、旅游地产、滨水商务娱乐、黄河文化产业园、湿地保护、培育、展示、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宜游、宜居、宜业的具有靖远特色的黄河旅游带;兰白经济圈黄河“慢生活”游憩区;建成靖远县最具特色的城市休闲服务业基地;成为靖远发展、展示靖远历史及城市形象的新窗口。力争把靖远建成中国黄河旅游线的一颗明珠——西部黄河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和停靠码头。
二、投资估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24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4.39亿元,流动资金35.61亿元,建设期为6-8年。
三、经济效益预测
综合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6.4年。
四、项目进展情况:完成修建性详规。
五、合作方式:独资、合资。
六、联系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电话、邮箱等)
联系单位: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靖远县经济合作局
靖远县东湾镇沿河商业风情街项目
一、项目概况
东湾镇是甘肃“沿黄农业产业经济带”的中心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法泉寺风景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坝高效农业科技园、嘏萃园生态园以及休闲农庄、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古民居、剪纸、砖雕、木刻、刺绣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项目设计建筑风格为明清特色,兼具江南建筑的灵秀之气,以坡顶青瓦、青砖为主的建筑基调,做到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选址靖远县东湾镇新镇区,西邻黄河,东临南滨河路,南与白银东湾高效农业示范园以人行桥相连,规划总占地面积130亩,分为南北两区,总建筑面积约3.3万㎡,南区为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和东湾镇旅游接待中心,占地面积98亩,总体布局为“一馆一心一带”。“一馆”即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拟建设建筑面积6000㎡展示陈列馆1座;“一心”为中心观景区,拟建设建筑面积2000㎡游客接待中心1处、建筑面积2000㎡多功能报告厅1座、占地50亩的主题广场1处及占地20亩停车场1处。“一带”为南区商业街,通向北区商业街,也是南北区共通的一条特色商业街。北区为沿河商业风情街,占地面积32亩,总体布局为“两带一心”。“两带”为规划建设的两条商业街,西侧以餐饮业、娱乐业为主,中部以民俗产业、特色商业、文化产业为主,东侧以院落为特征布置有乡村肌理的商住一体的功能区;“一心”为群众文化小广场。
二 、投资估算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6亿元。
三、经济效益概算: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推动当地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融合发展,对靖远沿黄河滨河路旅游开发及东湾镇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良好的辐射及联动作用。
四、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项目建议书。
五、合作方式:独资、合资。
六、联系单位及联系人
联系单位: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靖远县经济合作局
文冠果田园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以靖远县20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为基础,建设文冠果田园康养文旅综合体,具体实现“文冠果+高效农业、田园康养、生态旅游、产业装备、新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物质”多个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突破传统思维,做成大规模产业群,实现小物种、大产业、大格局效应,丰富靖远县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创建靖远县农业及旅游新的增长极。
项目以文冠果产业为依托,打造一个文冠果田园康养综合体,实现大健康资源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依托靖远优势环境,以文冠果生态产业为龙头,通过旅游的搬运功能,根据旅游者、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娱乐设施、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健康产品、有机枸杞生态产业等大健康产业聚集与整合,打造田园康养服务吸引力,形成与健康相关的常住居民和旅游人口的养生度假居住的多元化商业模式。
二、投资估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50亿元
三、经济效益预测
项目建设期为5年。综合效益分析,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27.06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0亿元,年均净利润7.6亿元,投资利润率为20.27%,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8.66年。
四、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六、联系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电话、邮箱等)
联系单位: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靖远县经济合作局
靖远县高铁小镇项目
一、项目概况
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北起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向南经过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白银区以后,继续向西经兰州新区,引入兰州西客站。全线共设车站10个(不含中卫南站),其中在白银市新建5个高铁车站,包括北滩站、平川站、靖远北站、北湾站、白银南站。其中北滩站、靖远北站、北湾站均位于白银市靖远县。
高铁小镇项目选址在靖远县碾湾坪(靖远北站),该项目建设在功能上适应中兰高铁靖远站发展需要,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流通、销售,将该地打造为“产业发展、产城融合”的新型小镇,并着力将其发展为集产业积聚、商贸物流、生态休闲、科普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高铁生态商贸小镇。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加快我县城市发展进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00亩,主要建设商业步行街、广场、大型写字楼、星级酒店等,打造集对外交通、办公、住宅、商业、文化、酒店、金融等。
二、总投资额
项目总投资10亿元。
三、项目进展情况:完成项目建议书。
四、合作方式:合作、合资、独资。
五、联系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电话、邮箱等)
联系单位:靖远县糜滩镇人民政府 靖远县经济合作局
甘肃省靖远县北湾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况
按照国家乡村振兴大政方针政策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新坪、中堡等3个行政村的实际情况,打造集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红色瞻仰、宗教访古、科普教育、主题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独具民俗文化特色的“北湾田园韵”品牌,探索一条宜居、宜商、宜业、宜教、宜游、特色鲜明并惠及各方的北湾田园综合体发展之路,示范引领全县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全局变的重大创新。同时,引领带动中堡、新坪、富坪等村形成具有靖远特色的创意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带动农户共同发展致富。区域内农业产业层次和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辐射带动周边各乡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实践探索推出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市场与农民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模式。
二、投资估算
靖远县北湾田园综合体试点发展规划总投资为4.55亿元,其中:田园生产投资3.55亿元、田园生活投资0.66亿元田园生态投资0.35亿元。
三、经济效益预测
靖远县北湾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年实现产值3亿多元,吸引游客15万人,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000多人,带动就业1000多人,村户均收入达6万元以上。
四、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已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和项目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五、合作方式:合作。
六、联系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电话、邮箱等)
联系单位:靖远县北湾镇人民政府 靖远县经济合作局
年产300吨汽车用碳纤维复合结构材料项目
一、项目概况:
由于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适于制造汽车车身、底盘等主要结构件的材料。主要的应用有:发动机系统中的推杆、连杆、摇杆、水泵叶轮,传动系统中的传动轴、离合器片、加速装置及其罩等,底盘系统中的悬置件、弹簧片、框架、散热器等,车体上的车顶内外衬、地板、侧门等。
项目使用土地50亩,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6000平方米。引进大型碳纤维模压热固成型系统3台/套,机加工设备15台/套,标准化注塑系统3台/套,抛光设备2台。
白银市碳纤维产业基础企业郝氏炭纤维于2003年开工建设,经过近8年的发展,初步建成了碳纤维基础材料和复合材料制品相对健全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专有设备装备能力和复合材料深加工能力,得到了国家及我省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可,在我市新材料产业布局中初现端倪。白银市在白银刘川工业集中区规划了碳纤维产业园区,用于发展我市的碳纤维产业。为该项目提供了原料、技术和基础设施保障。
二、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9亿元。
建成后年产值2.7亿元,年利润3720万元。
四、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五、联系方式
碳纤维风电叶片制造项目
一、项目概况:
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和成熟,风力发电将向大功率、长叶片方向发展。随着叶片长度的增加,对增强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玻璃纤维在大型复合材料叶片制造中逐渐显现出性能方面的不足。为了保证在极端风载下,叶尖不碰塔架,叶片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减轻叶片的重量,又要满足强度与刚度要求,有效的办法是采用碳纤维增强。虽然碳纤维价格高于玻璃纤维,但叶片超过一定尺寸时,考虑到材料用量、劳动力、运输和安装等方面成本的下降,碳纤维风电叶片的总体成本反而低于玻纤叶片。当风力机超过3MW、叶片长度超过40米时,在叶片制造时采用碳纤维已成为必要的选择。
白银市郝氏炭纤维公司经过近8年的发展,初步建成了碳纤维基础材料和复合材料制品相对健全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专有设备装备能力和复合材料深加工能力,得到了国家及我省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可,在全市新材料产业布局中初现端倪。白银刘川工业集中区碳纤维产业园区,专门用于发展碳纤维产业,而且一期碳纤维基础核心功能区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也将为该项目提供了原料、技术和基础设施保障。
项目计划占地220亩,建设年产1000组碳纤维风电叶片生产线。
二、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0亿元。
三、经济效益预测
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2亿元。
五、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银刘川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