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的古琴艺术

靖远的古琴艺术

靖远民间珍藏有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制作的良琴,以及极为少见的古指法乐谱和琴乐手抄本。此外,还存留有文字记载的历代靖远本籍或客籍名士创作的反映古琴音乐艺术活动的诗、词、赋等。可见古琴艺术在靖远的产生,从宋代就已经开始。

明代以来,古琴艺术在靖远得到更好的承传。据清康熙《重纂靖远卫志》收录的名为樗斋以及清意逸者所撰两篇《乐琴轩记》记述,明代靖虏卫人路升不仅长于诗词写作,而且古琴艺术造诣精深,书斋取名“乐琴轩”,曾著有《乐琴轩》一卷,其内容吟古琴者颇多,在当时很有名气。路升字彦翔,时为肃王府仪宾,博学多识,于读经学史之余,素擅丝桐,气质高雅。每逢佳日良宵,清风满轩,明月在庭,文人雅士会聚一堂,宴饮欢畅之际,吟咏唱和,抚琴助兴。

明代副使云中人郭纪巡边来到靖虏卫,与路升相识,一见如故,并为路升精湛的古琴弹奏技艺所折服,赋诗有《赠庆府仪宾路彦翔长歌》:“王门年少乘龙客,日把瑶琴自怡悦。静中得趣乐无忧,难与旁人细分说。我来按部巡边陲,萍水相逢如故知。公暇开囊弹一曲,仿佛当年钟子期。一声轻,就之细听微有声。食叶春蚕纷簌簌,迁乔黄鸟鸣嘤嘤。一声重,敲月霜钟惊晓梦。鲸海三更夜浪喧,龙门二月春雷动。一声疾,指下忽然飞霹雳。半江帆旆驾天风,三峡波涛撞石壁。一声徐,落花流水相萦纡。日长柳絮自飘荡,风静闲云任卷舒。调高弦绝情何长,杳然销尽炉中香。兴阑心手忽俱失,趣深琴我浑相忘。羡君自是鸡群鹤,好约携琴入台阁。上赞雍熙至治音,要使斯世斯民共斯乐。”

明弘治年间,兰州人彭泽游学来到靖远,寄身法泉寺岩洞潜心读书。整日用功,不知疲倦,待到夜晚寂寞之时,尝以明月琴声相伴。法泉古寺东山之上,弯月高悬,红山岔中,古乐之声不绝于耳。彭泽咏法泉寺“东山八景”诗中有《草亭琴趣》一首:“白云深处草堂深,洗耳宫商太古音。莫笑钟期今去远,清风明月自知心。”

明嘉靖二十年,宁夏都指挥颜南泉创建历任靖虏卫守备题名碑,书信向管律求文,管律为之撰写的《守备题名记》中有“靖远固称弓刀铠胄之乡,素有文献礼乐之俗”之赞语,可见明代的靖远,兴武尊乐已成为时尚。

清末之际,古琴艺术在甘肃的发展日渐衰落,呈现后继乏人的态势,能琴者寥寥可数。在这种境遇下,靖远县的文人们则琴文并重,在甘肃乃至全国古琴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为承传古琴艺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推动了古琴艺术的发扬光大。

近代靖远文化人物皆研习古琴音乐艺术,以此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其中不乏造诣独到者。靖远文化的代表人物张云锦、范振绪等名家身体力行,极力弘扬古琴艺术,提倡地方琴学不辍,从而使靖远的古琴音乐绵绵不绝。张云锦不仅擅长于弹奏古琴音乐,而且还亲自制作古琴乐器,时称“斫琴老手”,并且著有《琴品》二十四章。范振绪曾为甘肃唯一的音乐期刊《祁连歌声》亲笔题写刊名,还喜欢为人题写有关古琴音乐内容的对联,如“竹露松风焦雨,茶烟琴韵书声”、“流水四时鸣古乐,夕阳一角导逮舟” 等名联佳对。

晚年移居靖远的榆中青城人孝廉方正刘觐丹,曾保存有瑶琴五张,皆为宋、元朝代所制,其中名为“石麟”的宋代古琴,精工雅致,被看作是佳品。并且存有名砚十方,故而将其寓所名为“五琴十砚斋”。刘觐丹每日读谱操琴,习之不倦,将自己珍藏的《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视为至宝,遇有危难,便让儿媳将其缝于棉袍之中,随身携带,不离左右。

民国年间,靖远人杨绍周因经商长期泛舟津闽等地,曾以琴会友,享有美誉。闲暇之际,时常读《易》弹琴,最为喜弹《梧桐一叶秋》琴曲。他珍藏的元代斫琴名家朱制远所制“仲尼”式古琴,琴腹内题有上款“大元甲申获古晾材”、下款“赤城朱致远制”两行楷书字。此琴通体“蛇腹断”,音韵超绝,堪称稀世珍品。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将地形相似的靖远误作兰州,数次飞临上空投下炸弹,杨绍周在随县城居民躲藏日军空袭之际,仍不忘携琴在手,紧急关头以身护琴,真可谓视琴如命。

自1982年开始,杨绍周、张慎微、张尚瀛、党世才等人组织成了“靖远县古琴研究小组”,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当时,身为甘肃省文史馆员的张尚瀛负责汇集琴学材料,组织新闻报道,对外宣传琴人,使外界对靖远的琴学艺术以及相关活动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此间曾燃星星燎原火,这里始闻声声大雅风。”古琴研究小组自撰的这副对联,表达了他们对古琴艺术的执着和振兴古琴文化的信心。经过20多年的艰辛历程,靖远县古琴研究小组中的一些年青学子和爱好者也逐渐成为主流,古琴艺术得以弘扬光大。

在整个甘肃,以擅长打谱弹奏的古琴演奏艺术传承人党世才,与擅长古琴词曲绘画的天水人周兆颐成为古琴界的代表人物。党世才多次出席“全国古琴打谱学术经验交流座谈会”,翻译并演奏明代《神奇秘谱》中之《大雅》、《古风操》等曲,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录音、录像、出版发行。两次参加“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曾担任“95国际古琴交流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演奏《敦煌古乐》中之《品弄》、《缺字弄》。收藏有残琴拓本,发表《古琴拓片拾藩》等有关琴学论文。党世才还在靖远长期举办古琴艺术培训班,注重发现和培养青少年古琴演奏人才,使得古琴艺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