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2101391301xj/1970-172820 生成日期: 2022-07-19
文       号: 关键字: 事件,停电,面积,应急,电网
所属机构: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靖远县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请选择
发布时间:2022-07-19 10:21
浏览次数:

为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面积停电事件,进一步建立健全靖远县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工作机制,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要求,参照《白银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靖远县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起草(修订),现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单位承担的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工作职责发生的变化,县工信局组织相关部门、单位起草(修订)了《靖远县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研究审定。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靖远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应对工作,大面积停电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外力破坏和电力安全事故等原因造成区域性电网、县级电网和城市电网大量减供负荷,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和威胁的停电事件。

三、主要内容

《预案》分为总则、事件分级、组织体系及职责、风险分析和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宣传培训和演练、附则等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则。明确了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提出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属地为主、分工负责,保障民生、维护安全,保障重点、依靠科技,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第二部分为事件分级。按照电网停电范围和事件严重程度,大面积停电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小规模大影响(Ⅴ级、Ⅵ级)六个级别。

第三部分为组织体系及职责。明确了县级层面、各工作组应急指挥机构和职责,以及各乡镇、现场指挥部、电力企业、重要电力用户等部门、单位工作职责。县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各乡镇、县工信局、国网靖远县供电公司、县发改局(县能源办)等单位和企业负责同志组成,并可根据应对工作需要,增加有关乡镇、部门和相关电力企业及重要电力用户。

第四部分风险分析和监测预警。目前,靖远电网主要承担着向全县18个乡镇约50.36万人口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用电客户约14万余户,已经形成了以多角环或双环网联系较为紧密的网架结构,基本形成了以35KV变电站为中心的供电辐射型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破坏全县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可能导致交通、通信瘫痪,水、气、煤、油等供应中断,影响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甚至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电力企业要结合实际加强对重要电力设施设备运行等情况的监测,建立与工信、能源、气象、水利、林草、地震、公安、交运、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分析各类情况对电力运行可能造成的影响,预估可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及时分析各类情况对电力运行可能造成的影响,预估可能影响范围和程度。规范了预警分级、预警信息发布、预警行动、预警解除工作,明确了信息报告的实施主体、职责分工与程序,强调了信息处理的原则、要求。

第五部分应急响应。明确了响应分级、响应措施、县级层面应对和响应终止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将应急响应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根据大面积停电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作出相应响应。响应措施主要对电网抢修恢复、防范次生衍生事故、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信息发布、组织事态评估等方面开展。当满足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主要发电厂机组运行稳定;停电负荷恢复80%以上,受停电影响的重点地区、重要地区停电负荷恢复90%以上;造成大面积停电事件的隐患基本消除;大面积停电事件造成的重特大次生衍生事故基本处置完成等条件时由县政府终止响应。

第六部分后期处置。明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开展处置评估、事件调查、善后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由县政府组织开展处置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部分应急保障。提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队伍保障、装备物资保障、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技术保障、应急电源保障、资金保障等方面工作要求,有利于相关单位和部门有针对性的对薄弱环节加强保障措施建设。

第八部分宣传、培训和演练。对预案宣传、培训、演练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第九部分附则。对预案管理、名词术语、实施时间进行了说明。

四、出台意义

《预案》的修订对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属地为主、分工负责,保障民生、维护安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指导我县电力应急体系建设,正确、有效、快速处置靖远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