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62042101391301xj/2024-00009 | 生成日期: | 2024-04-15 | 
| 文 号: | 关键字: | 工作,部门,镇,预算,绩效 | |
| 所属机构: |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机构: | 
| 靖远县五合镇人民政府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及附表 | |
| 信息来源:靖远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4-15 09:00 浏览次数:
					
				 | |
|  | |
| 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五合镇位于靖远县东北部,甘、宁两省交界地段,属兴电高扬程灌区,距靖远县城110公里,辖域面积340.2平方公里,现有15个行政村(社区),72个社,9030户,34141人,有耕地面积23万亩,其中水浇地12万亩。五合镇以枸杞为、硒砂瓜为主导产业,目前,全镇枸杞面积达到6.4万亩,硒砂瓜面积达到1.5万亩。国道109线、京藏高速G6和五靖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物流通畅,是靖远县的人口大镇、耕地大镇、养殖大镇和重要特色农产品基地,也是靖远连接外界的东北门户。早在新石器时代,五合镇区域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五合境内现存有汉代古长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角城”屯兵遗址、三清洞和雨霖寺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部门组织及管理 党政机构包括:党政综合办公室、人大代表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卫生健康办公室)、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生态环境办公室。事业机构包括:五合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中心)、五合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五合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应急服务中心)、五合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综合文化站)、五合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五合镇乡村振兴工作站、五合镇财政所。 有关机构包括:人民武装部、人民代表大会办公室。部门驻派机构包括: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国土资源所、市场监督管理所(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畜牧兽医站。 2023年单位共有编制数58人,其中行政编制数24人,事业编制数34人;实际在职人员数61人。 (三)部门绩效目标 2023年度预算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方面,主要内容包括绩效目标设定覆盖率、绩效指标设置合格率、在职人员控制率、“三公经费”变动率、重点支出安排率、预算完成率、预算完成调整率、支付进度率、结转结余率、结转结余变动率、公用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控制率、政府采购执行率管理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预决算信息公开及时性、基础信息完善性、管理制度健全性、资产管理安全性、实际完成率、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重点工作办结率、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财政检查、服务对象满意度共27个三级指标。 (四)部门预算及使用情况 部门预算:收入合计2030.34万元,其中上年度财政拨款收入结转0万元,本年财政拨款收入2030.34万元。 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89.04万元,国防支出2万元,社会保障就业支出85.97万元,卫生健康支出79.91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9.9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万元,农林水支出1073.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4.8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15万元。 (五)部门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五合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中心大局工作,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疫情防控、基层基础等方面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积极有序推进全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根据年初计划的重点工作,我镇通过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较好的完成了一般公共服务工作、社会保障就业工作、卫生健康工作、国防工作、节能环保工作、城乡社区工作、农林水工作、住房保障工作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科学使用。对于党委、政府、人大、相关部门交办或下达的各项工作的实际完成率、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重点工作办结率均达到了100%。 二、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部门评价目的及依据 为切实提高一般公共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提高财政资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理念,强化部门支出责任。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甘发(2018)32号)和《中共白银市委办公室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市委办发(2019)37号)等文件要求,按照部门职能、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部门预算资金、项目管理规定和财务会计制度,我单位严格上报财政部门预算批复、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等。 (二)部门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等 评价原则:履行部门主体责任,绩效自评全覆盖,确保评价真实客观。 评价方法:项目绩效自评完成情况汇总,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单位整体支出自评,项目绩效运行跟踪监控。 (三)数据采集方法及过程 1.核实数据,对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核实,将2023年度和2022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查阅资料。查阅2023年度预算安排、预算追加、资金管理、经费支出、资产管理等相关文件资料和财务凭证。 3.发放调查问卷。对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公众满意度向社会群众、服务对象、单位员工进行调查。 4.归纳汇总。对收集的评价材料结合本单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汇总。 (四)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我镇制定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工作方案、评价指标,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绩效评价工作组,绩效评价主要工作如下: 1.核实数据,对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核实,将2023年度和2022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查阅资料。查阅2023年度预算安排、预算追加、资金管理、经费支出、资产管理等相关文件资料和财务凭证。 3.发放调查问卷。对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公众满意度向社会群众、服务对象、单位员工进行调查。 4.归纳汇总。对收集的评价材料结合本单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汇总。 5.根据评价材料结合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分。 6.形成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三、评价结论与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2023年我单位支出满足了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年按照部门预算进行成本控制,单位的日常性工作开支严格按预算执行,确保了各项计划和任务的完成,体现了较好的履职效益。 (二)绩效分析 1.经济效益评价 预算执行方面。支出总额控制在预算总额以内,“三公”经费总体控制良好。预算管理方面,制度执行总体较为有效,仍需进一步强化;资金使用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方面,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了盘点和资产清理,总体执行较好。 根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分数为85.4分,自评等级为良。 2.效率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 我镇预算安排的基本支出保障了正常工作运转,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严守法律底线、纪律底线和道德底线。 3.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 通过向社会公众、相关单位发放问卷调查,经统计对政府的履职效果等情况满意度为90%,表明对我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社会效益等关注程度高,满意度较高。 四、主要经验做法 为做好这项工作,单位要制定详细有效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方案,积极履行部门主体责任,确保绩效自评全覆盖,确保评价真实客观。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回顾今年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全镇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主导产业整体实力还不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产业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高,村集体经济缺少产业支撑,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二是乡村振兴任务繁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亟待增强,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需求;三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解决缓慢,直接制约全镇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四是由于在平时工作中未加强绩效监控工作的重视,绩效监控工作容易滞后,未形成对绩效目标进行监控的习惯;五是单位各部门衔接不及时,无法及时监控预算绩效目标实施情况;六是政府和财务部门在部门整体支出的资金安排和使用上仍有不可预见性,在实际工作中有资金延迟到位的情况。 (二)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衔接乡村振兴。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坚持“四个不摘”要求,加大对“三类户”的动态监测帮扶力度,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好各类衔接政策,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深入排查返贫致贫线索问题,建立资料台账,通过政策帮扶等措施及时解决,稳固脱贫成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推动农户稳岗就业及劳务输转工作,持续做好产业到户补助、产业配股、光伏配股、公益性岗位、劳务输出等后续产业帮扶工作。 二是坚持特色产业优势,有效提升农业水平。加快枸杞、旱地硒砂瓜和文冠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依托万亩有机枸杞产业园、万亩文冠果产业园、万亩硒砂瓜产业园、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高效农业生态产业园五大产业园区,进一步扩规模、提品质、拓市场、增效益。大力推广“甘杞2号”的育苗种植,延伸枸杞产业链条,提高枸杞品质;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建立文冠果油等深加工生产线,不断推进品种更新、品质提升、品牌打响、市场做大。确保粮食播种稳中有增,通过各类惠农政策不断提升合作社及群众的种粮积极性,继续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中药材、朝天椒、小杂粮等种植,努力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三是加快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立足镇域内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把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暖、网等基础设施,稳步有序推动村庄面貌提升改造,优化公共服务,提高宜居水平。扎实推动项目建设,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结合五合实际情况,高标准、高质量地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继续加大各村道路、衬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力争把白茨林村打造成为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 四是聚焦绿色生态发展,持续改善环境面貌。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污染排放减量化、生态建设品质化、人居环境清洁化,坚决守牢生态和耕地保护红线,推动全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禁烧监管等工作,以刘寨柯村、二道渠村、白茨林村、白塔村等公路沿线村为重点,持续开展拆违治乱专项行动及农村风貌革命,集中整治背街小巷、农村院落等重点区域环境顽疾,大力整治农村“三堆”问题。继续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五是树牢为民服务宗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公共服务供给,以为民务实的“行动”,赢得群众真切的“感动”,让改善民生有力度、更有温度。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巩固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成果,力争小学教育名次前移,初中教育稳中有进。镇卫生院综合大楼建成运行,全面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生活环境。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着力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校园、工程建设等领域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平安五合”建设,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持续拓展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努力开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六是设置合理有效的绩效目标监控机制,科学设置预算绩效指标,合理安排经费和各项资金,使其物尽其用,更加贴合乡镇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能够合理运用现有资源,及时协调上级争取资金保证各预算绩效指标的顺利实施。使绩效评价更客观全面,更能为发展政府经济,保障民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七是加强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新预算法学习培训。加强新《预算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学习培训,规范部门预算收支核算,一是制定和完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各项支出标准,严格按项目和进度执行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二是落实预算执行分析,及时了解预算执行差异,合理调整、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收支管理水平。 六、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无 
 
 
 五合镇人民政府 2024年3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