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2101391301xj/2025-182838 生成日期: 2025-03-12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两会好声音|关于社保,代表委员有话说(三)
信息来源:靖远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3-12 08:31
浏览次数:

两会好声音|关于社保,代表委员有话说(三)

社保是历年两会热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又有哪些代表、委员为社保建言献策?一起来看——

全国政协委员、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市委会主委张凤宝:

建议加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力度

张凤宝认为,目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面临诸多困难,应切实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拓展就业空间。一方面,应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工作时间、休息办法、劳动报酬规则等,督促企业遵守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开展平台算法治理专项行动,防范平台盲目追求利益。另一方面,要持续优化维权服务,鼓励平台企业成立内部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工会组织也应该发挥好作用,加强户外服务阵地建设,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安全教育、职业培训等活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省亳州市市长秦凤玉:建议深化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改革,推动居民服务一体化

秦凤玉认为,社会保障卡作为民生保障服务关键载体,在就业、医疗、养老等诸多民生领域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目前持卡人数已突破13.9亿人,覆盖率超98.6%。与此同时,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建设程度存在差异,制约了社保卡在更大范围内的便捷使用。“亳州市在劳动关系保障方面拓展社保卡功能,搭建‘满薪满益’服务平台,整合10余个部门数据,建立预警监控模型,并入选全国人社系统典型案例。”秦凤玉说,希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制度,规范社保卡应用、服务和管理;建设数据共享平台,聚焦群众需求推进高频场景应用,比如,实行就医购药“卡码合一”、公共交通“一卡通乘”、铁路票务社保卡购票验票等,提升群众办事便捷性、满意度。

全国政协委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

建议加快构建符合老年医学特点的医保体系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有助于化解现行医保政策与老年患者需求的矛盾,补齐现有医保政策的短板。甘华田在养老机构及社区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后,建议加快构建符合老年医学特点的医保体系,将延续性护理、长期照护、居家护理等老年医学特色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推行门诊按人头付费与按病种付费结合的模式,降低老年人门诊自付比例。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

建议加快城市适老化改造

汤亮表示,尽管城市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但适老化建设相对滞后,如未及时维修更换小区健身器材、缺乏无障碍坡道的公共出入口等。对此,汤亮呼吁,相关部门在完善城市适老化改造时,要更加注重细节,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确保每一项改造都能真正惠及老年群体。除了公共设施,汤亮还特别强调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性。他建议政府大力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通过制定规范统一的施工合同、推广成功案例、加强市场监管等举措,确保老年人能够安心、放心地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全国政协委员

民革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民政厅厅长黄东红:

建议完善社会救助政策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社会救助不仅是基本生活兜底,更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有力举措。”黄东红介绍,湖南省民政部门连续7年通过低保提标、科技赋能动态监测、创新多元救助模式等举措,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保障。黄东红认为,社会救助工作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加快推动《社会救助法》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确保救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应进一步深化救助平台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对低收入群体的精准识别和个性化帮扶。积极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模式,通过产业帮扶、就业支持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

特变电工电气装备集团董事长种衍民:

建议工伤认定48小时延长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种衍民在调研中发现,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的案例中,因为超过“48小时之限”,不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况并不鲜见。种衍民认为,《工伤保险条例》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既要充分考虑工伤保险的制度属性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特点,又要兼顾员工生命权、用人单位利益以及社会保险基金之间的平衡,最大程度地回归工伤保险制度的本意。他建议,工伤认定以员工所患疾病或所受伤害是否与工作直接相关为判断依据,逐步扩大认定工伤的时间范围。他说,这可以给予那些在工作中因疾病突发而生命垂危的劳动者更充裕的抢救时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