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2101391301xj/2025-184359 生成日期: 2025-06-18
文       号: 关键字: 食品,应,避免,时,及时
所属机构: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夏季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指南
信息来源:靖远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6-18 09:44
浏览次数:

随着盛夏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增大,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食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腐败变质,从而引发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为了确保大家在夏日里能够吃得健康、安心,以下将从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作以及个人饮食卫生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盛夏时节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要点。

食品采购需谨慎


01


1. 选择正规场所:采购食品时,应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超市、农贸市场、商场等正规场所。这些场所通常有较为严格的食品进货查验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例如,大型连锁超市会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对每一批次的食品进行检验,确保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后才上架销售。

2. 仔细查看包装:对于预包装食品,要认真查看食品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胀气、渗漏等现象。同时,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厂家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是否清晰、完整。如购买饼干时,若发现包装有破损,可能会导致饼干受潮、变质,影响食用安全;若食品已过保质期,其品质和安全性难以保证,应避免购买。

3. 检查食品外观:选购新鲜食材时,要仔细观察食品的外观、色泽、气味等。新鲜的肉类应色泽红润,有光泽,按压后能迅速恢复原状,无异味;新鲜的蔬菜应叶片饱满、翠绿,无黄叶、烂叶,根部无腐烂迹象;新鲜的水果应表皮光滑,色泽鲜艳,无黑斑、软烂现象。例如,购买鱼类时,新鲜的鱼眼睛应突出、清澈,鳞片完整有光泽,鱼鳃鲜红,较薄黏液和无异味。

4. 避免购买高危食品:夏季应尽量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野菜、野生蘑菇、鲜黄花菜、未成熟的青番茄以及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等高危食品。这些食品可能含有天然毒素或致病微生物,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如野生蘑菇,许多种类难以通过外观准确辨别是否有毒,一旦误食毒蘑菇,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食品储存要科学


02


1. 分类存放:食品及原料应分区、分架、分类、离墙、离地存放。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例如,将生肉、生海鲜等放在冰箱下层,熟食、即食食品放在上层;蔬菜、水果等应与肉类、蛋类分开存放。干货类食品如木耳、香菇等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发霉。

2. 控制储存温度:需冷藏、冷冻贮存的食品,应严格按照食品包装上标注的贮存条件进行存放。一般来说,建议冰箱冷藏室温度设置在0 - 6℃,冷冻室温度设置在 -18℃以下。冷藏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降低食物中有害细菌过度生长或产生毒素的可能性;冷冻则能更好地保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如巴氏杀菌牛奶、低温酸奶等乳制品应冷藏保存,冰淇淋、速冻水饺等速冻食品应冷冻保存。

3. 定期清理检查:定期对冰箱、橱柜等食品储存场所进行清理和检查,及时清理变质、过期或受污染的食品。冰箱内存放食品不宜过满,避免堵塞出风口或冷量的传递、要定期除霜,保持冰箱内部的清洁卫生。例如,每周对冰箱进行一次清理,查看食品是否有变质迹象,对于已开封但长时间未食用完的食品,要检查其是否变质,如有异味、变色等情况,应及时丢弃。

4. 正确保存剩余食品:夏季气温高,饭菜存放不当易变质。对于剩余饭菜,应及时使用保鲜膜有效覆盖后或用带盖的干净保鲜容器冷藏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4 小时。食用前确认食物是否有异味,然后彻底加热,确保烧熟煮透。加热时,要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如将剩饭剩菜放入微波炉加热时,要注意加热时间和功率,确保饭菜热透。

食品加工制作讲规范


03


1. 保持厨房清洁卫生:厨房是食品加工制作的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定期对厨房的地面、墙壁、灶台、餐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厨房的垃圾桶要及时清理,避免垃圾堆积滋生细菌和飞虫。例如,每天做完饭后,及时清理灶台和水槽,每周对厨房地面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并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2. 严格把控加工环节

 生熟分开:加工食物时,应严格做到生熟分开,使用不同的刀具、砧板、容器等来处理生熟食品,避免交叉污染。例如,切生肉的刀具和砧板,在处理熟食前应进行清洗和消毒;盛装生海鲜的容器,不能直接用来盛装熟食。

 烧熟煮透:烹饪食品时,要确保食物完全烧熟煮透,尤其是肉类、禽类、蛋类、海鲜等易受污染的食品。一般来说,肉类食品应煮至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且持续一段时间,以杀灭其中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如煮鸡蛋时,应将鸡蛋煮至蛋黄完全凝固;烹饪鸡肉时,应确保鸡肉内部无血水。 

 控制食用时间:餐食从加工完成到食用,常温下不宜超过2 小时。若不能及时食用,应将食品放入冰箱冷藏或保温设备中保存。如制作好的凉菜,若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规范制作高危食品:对于凉菜等高风险食品,刀具和砧板等生熟分开使用。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时间和卫生条件,确保食品的安全。例如,制作凉菜时,应先将食材洗净、必要时消毒,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切配,并尽快食用。

个人饮食、卫生要注意


04


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夏季饮食应注意荤素搭配、平衡膳食,避免食用过度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品,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清淡健康食品。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如早餐可选择一份全麦面包、一杯牛奶和一个水果;午餐和晚餐可搭配适量的蔬菜、肉类和主食。

2. 注意饮水安全:夏季气温高,人体水分流失快,应注意补充水分。要饮用烧开后的白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避免饮用生水或未经消毒的井水、河水等。此外,不要大量饮用冷饮,以免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如在外出时,随身携带一瓶白开水,及时补充水分;对于喜欢喝饮料的人,可选择一些低糖、无添加的果汁饮料。

3. 谨慎选择就餐场所:外出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食品安全信誉度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就餐前,可观察餐厅的环境卫生状况,如桌面是否整洁、餐具是否干净、厨房是否卫生等。尽量避免在路边露天流动摊贩处或无证摊点用餐。

4. 注意网络订餐安全:网络订餐时,要选择资质齐全、评价较好的商家。收到食品后,要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好,餐食是否有异味、变质等情况。尽量不要网购凉菜、生食海产品、沙拉、奶油蛋糕等高风险食品。如发现食品存在问题,应及时与商家联系。在选择网络订餐平台时,优先选择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的平台。

5. 增强维权意识:就餐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如呕吐、腹泻、腹痛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尽快就医,并保留好剩余食物、呕吐物、腹泻物以及消费票据、就诊记录等相关证据,及时拨打12315、12345 等投诉举报热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盛夏时节食品安全风险较高,需要我们从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作到个人饮食卫生等各个环节加以注意,严格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夏日美食的同时,确保身体健康,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夏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