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2101391301xj/2023-00003 | 生成日期: | 2023-07-10 |
文 号: | 关键字: | 猴,痘,接触,病例,感染 | |
所属机构: |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机构: |
全国多地发现猴痘病例!普通人感染几率大吗?如何防控→ | |
信息来源:靖远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7-10 17:19
浏览次数:
|
|
|
|
天津 7月7日,天津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提示,天津市监测发现1例痘病例。 湖南长沙 7月5日,湖南省长沙市监测发现3例猴痘确诊病例。病例分别为24岁男性、28岁男性和38岁男性。病例发现后,省、市、区(县)三级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中心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救治等疫情处置工作。目前3例病例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病情稳定。 辽宁沈阳 6月29日,辽宁省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经辽宁省、沈阳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临床专家组会诊,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北京 6月,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病例发现后市、区卫健疾控部门迅速开展了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两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广州 猴痘有哪些临床表现?有哪些传染源?普通人该如何做好预防?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以往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去年5月开始,欧美多个国家报告猴痘疫情,这是首次在非流行区出现的人传人疫情。去年7月23日,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去年8月份达到发病的高峰,之后疫情逐渐降低。到去年12月底已经达到较低水平。今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然而近期亚洲国家有病例增多的趋势,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医疗机构要求全国医疗机构皮肤性病门诊、艾滋病咨询检测门诊,发现猴痘样病人要及时询问他的流行病学史,及时采集标本送到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 猴痘的传染源及传播方式 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主要传染源。人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猴痘的早期症状和流感症状相近,会出现发烧、寒颤、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有些人会感觉到没精神,甚至嗜睡,一般在这些症状出现三天后,患者会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个别的人可能会发生脑炎。 目前国内还没有特异性抗猴痘病毒的药物,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如何避免感染猴痘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吕繁表示,预防感染猴痘病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猴痘的预防 一是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 二是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做好健康监测 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一般可以选择皮肤科,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得了猴痘严重吗?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若不发生并发症,即使不经治疗,经过一定的病程也可自愈。本轮疫情症状普遍较轻、较为典型,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几率很低。 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会自行消失,或者在获得解热镇痛药物等支持性治疗后的几周内消失。 新生儿、儿童、孕妇和有基础免疫缺陷的人患重症猴痘和死亡的风险可能更高。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猴痘? 2022-2023年的全球疫情期间,猴痘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尽管在多国疫情中报告的大多数病例是在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中发现的,但感染猴痘的风险不仅限于性活跃的人,也不仅限于男同性恋、双性恋以及其他男男性行为者。 共同生活会传染猴痘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