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4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有关情况和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甘肃日报、华夏文明导报白银周刊、甘肃法制报、市融媒体中心等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据介绍,2024年,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紧盯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这一底线目标,加快推进三项中心工作和六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成效。截至12月11日,市区国控监测点PM10平均浓度50.16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25.6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317天,同比增加20天,优良天数比例91.4%,同比增加6.7个百分点。靖远桥、五佛寺、井沟、仁大川桥等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综合评价全部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武川水库等6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考核要求,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136”工作思路,以规范现场执法行为和提升案件办理能力为重点,始终坚持多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工作方式,扎实推动“两打”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行动向纵深开展,全面加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成绩显著。截至12月18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879人次,检查企业1858家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45件,罚款金额588.9万元,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件;受理各类信访举报件180件,已办结179件,1件正在按程序办理。4名工作人员在全国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中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全市5个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全部被省生态环境厅认定为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记者:请问就进一步做好环保督察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有什么具体的举措?答:为加快推进历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将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做好反馈问题整改。按照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2023年黄河流域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整改工作调度和现场督导检查,准确掌握问题整改有关情况。同时,加大县区、部门提醒督办力度,督促责任单位切实担负起整改责任,有力推进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按期完成各项整改任务。二是加快历轮整改任务落实。对历轮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警示片反馈问题认真梳理,对超时限未完成整改问题紧盯不放,督促责任单位加快整改进度,尽快完成整改销号工作。同时,适时组织开展督察整改“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效,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三是加大问题排查整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力度,定期开展重点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以“过筛子、地毯式、拉网式”方式进行全面排查,切实把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摸准摸实摸透,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和台账,明确整改期限、措施、责任,实行对账销号管理,及时化解环境风险隐患。四是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研究解决好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大创新探索和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除障碍、打通堵点、解决难点,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克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期行为,以良好的整改成效为建设美丽新白银贡献力量。记者:今年以来,在机动车检测机构专项整治上都做了工作?成效如何?答:为进一步加大机动车检测机构监管力度,促进机动车检测机构规范运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自9月份开始,我局组织对全市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开展专项检查。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治、打、断、建”工作思路开展,主要包括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机动车排放维护维修机构和重型柴油货车开展全面排查整治;集中精力重点打击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签发虚假维修合格证等弄虚作假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坚决切断作弊装置生产、销售、使用的利益链和虚假维修、作弊检验的利益链;建立和完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机动车检验领域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对全市35家机动车检测机构进行了全覆盖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检测机构有29家,存在违法问题的检测机构有7家,立案处罚7家,罚款70万元。联合公安交警、交通运输部门开展柴油货车污染专项治理,通过路检路查柴油货车325辆,检出不合格车辆17辆,合格率为95%。同时,工作人员向驾驶员宣传讲解《大气污染防治法》、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规定,科普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和人民健康产生的危害,引导驾驶员重视尾气排放治理,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巡查力度,重点查处使用作弊装置、替车替气检验、不上线检验直接出具合格报告等问题,督促检测机构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全面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市场秩序,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