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2101391301xj/2025-00029 | 生成日期: | 2025-04-23 |
文 号: | 关键字: | 生态,问题,未,环境,工作 | |
所属机构: |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机构: |
生态头条 | 部署!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落细 | |
信息来源:靖远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4-23 08:55
浏览次数:
|
|
|
|
甘肃省建立横向到边、责任到底、多管齐下的整改责任机制,全方位推进整改责任落实。通过明确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省直部门主体责任,形成全域统筹、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整改工作格局;成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监督工作组,对移交的问题线索制定追责问责工作实施方案,直查直办;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全面落实整改“公示制”“销号制”“追究制”“督办制”,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出台整改工作调度、核查督办、验收销号等配套制度,做到整改全过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建立群众举报件检查督导机制,全面回应群众诉求,彻底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切实发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延伸和补充作用,重点督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2023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情况,并对沿黄干流4个地区开展第三轮第一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生态环境总体脆弱、保护任务繁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甘肃考察调研,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甘肃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 2020年5月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后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于2017年4月13日向甘肃省委、省政府进行了反馈。 督察同时指出,甘肃省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的问题有: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白银市涉重金属企业集中,环境风险问题突出;一些城市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突出,部分河流污染严重等 全省《水污染防治2016年度工作方案》于当年11月才印发各地各部门,直到督察进驻甘肃后,才与各市(州)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致使2016年底计划完成的“全省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8%”等目标任务无法落实到位。 祁连山区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水电开发强度较大,该区域现有水电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于保护区内,带来的水生态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 反馈中还提到,部分地区环境风险和污染问题突出:白银市涉重金属企业集中,环境风险问题突出。白银公司选矿公司2016年曾相继发生回水管道破裂、选矿矿浆泄露等污染事故。2015年国家下达财政专项资金1.3亿元用于治理东大沟重金属污染和含铬土壤污染,资金到账一年有余,但项目至今仍未开工。 2020年5月8日,第二轮首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始反馈督察情况。甘肃成为当时督察指出,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仍存一些问题:一是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2018年全省有9个市州未落实国家对限制开发区域的考核要求,继续考核GDP等经济指标。同时,绿色发展约束性指标落不下去。 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能推则推、一拖再拖。兰州市未经科学论证,将原定雷坛河综合治理方案调整为在河道内敷设截污管,不仅治理工作大打折扣,而且未取得防洪评价批复即启动施工,导致管道被洪水冲毁,3000万元投资打了水漂。兰州新区管委会未按要求建设污泥处置设施,也未按协议指定污泥处置场地,致使4600吨污泥未做防渗直接填埋;37处雨污管网混接错接,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排环境。 二是第一轮督察整改还不到位。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老旧污水管网改造、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及新增污水管网仅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的11%、16%和28%,全省9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中,仅19个达到一级A标准。 2023年11月22日下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甘肃省动员会在兰州召开,督察指出,甘肃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组成部分,对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甘肃重要生态安全定位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工作还存在差距,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甘肃脆弱的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认识不深刻,有时不惜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有的抓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主动性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对突出问题能拖则拖,导致愈演愈烈,甚至出现突破底线乱作为、谎报瞒报等情形。 部分地方“两高”项目盲目上马。2021年以来酒泉、张掖、武威、嘉峪关等市未严格执行“两高”项目排查整治要求,67个存量项目没有排查评估,占比达到30%;428个在建拟建项目没有梳理排查,占比高达91%。其中,中石油玉门油田等多家重点用能单位未按要求开展节能评估。酒泉、张掖等地多个项目能耗置换指标未落实,部分项目已建成投运。白银市靖远县越权审批19.2万吨电解铝、30万吨再生铝项目,项目已建成投产。白银市将53台(套)应于2017年底前淘汰的落后用能设备淘汰时限放宽至2024年以后。 部分督察整改不到位。嘉峪关市民丰化工、张掖市民乐铬盐厂渣土污染防控措施仍不完善;平凉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等问题整改不彻底。 甘肃省落实“四水四定”有较大差距。2015年以来,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等市超用水总量考核指标取水,累计达64.1亿立方米。平凉市工业用水粗放,部分企业超用水定额,庆阳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升反降。张掖、平凉等市地下水超采治理不力,武威、酒泉等市违规发放取水许可问题突出。庆阳市为通过考核,将不达标再生水排入景观湖以提高再生水回用率。2021年以来,酒泉、张掖等市不顾水资源严重短缺实际,承接高耗水、高污染项目114个,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矛盾。 兰州新区部分产业发展粗放无序。2020年以来,未落实产能置换要求备案批准5个烧碱项目,总产能达150万吨/年。项目审批监管不到位,2020年4月以来,对86个项目降低审批要求;化工园区259个新改扩建项目中,有122个不同程度存在未批先建问题。水污染问题严重,化工园区部分污染物排入水体;园区事故池等环境风险防控设施不健全,环境风险突出。化工园区74家企业未按规定与国、省监控平台联网,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问题突出;54家企业未按要求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点检测与修复工作。 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白银市景泰县景宇矿业、昌盛冶炼两家公司违法占用全国重点文物建设控制地带700余亩。甘肃安西极旱荒漠、盐池湾等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仍有7宗矿权未退出。 生态修复不力。2020年至2022年,省自然资源厅立项实施的42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中,有34个没有按期完成。甘南、武威、白银等地部分矿山长期生态修复治理不到位。 陇南市9座停用3年以上的尾矿库未按要求完成闭库,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200余万立方米历史遗留废渣尚未按要求清理整治。庆阳市部分油田废弃场地未完成土壤污染检测,临夏州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和后续治理进展缓慢。 水土流失系统治理不够。固沟保塬工程综合治理规划任务未完成,已完成治理区域再次损毁严重。河西走廊局部林地明显退化,2023年退化林面积比2021年增加21.2万亩。同时,违法违规占用林草地问题严重,加剧土地沙化趋势. 2月16日,2025年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暨“九大行动”启动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提出,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有关工作部署,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2025年,甘肃省将精准聚焦关键指标,重点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生态空间统一监管、环境风险防控、碳排放“双控”、环保铁军锻造等“九大行动”,共30项具体举措,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撑。会议还强化责任落实、部门协同、宣传推广3项保障措施,明确将“九大行动”落实情况纳入考核体系,确保“九大行动”取得实效。 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五是六是七是八是会议还强化责任落实、部门协同、宣传推广3项保障措施,明确将“九大行动”落实情况纳入考核体系,确保“九大行动”取得实效。 近日,《甘肃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正式发布。《方案》旨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健全并落实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机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荒漠化综合防治机制,深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攻坚、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核与辐射安全强基、监测评估数智赋能、监管执法提质增效、环境风险系统防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质量,持续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甘肃奠定坚实生态基础。2.5到2030年底,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7%,森林蓄积量提高至3.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3.5%,湿地保护率达到54.35%,水土保持率达到64.14%,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67%;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达到95%左右,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在立法层面为破坏生态行为‘放水’”“不作为、乱作为,监管层层失守”……2017年,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措辞严厉。包括甘肃省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的几十名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们一定能建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为建设清洁美丽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