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2101391301xj/1970-172821 生成日期: 2022-05-27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2022年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工作要点
信息来源:请选择
发布时间:2022-05-27 10:46
浏览次数:

2022年靖远县广电和旅游工作要点

 

2022年,全文化旅游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以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全国、全省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与文化和旅游发展,按照文化抓培育、旅游抓创建、广电抓导向、文物抓挖掘、非遗抓传承、群艺抓品牌、活动抓特色、产业抓融合、执法抓规范、队伍抓人才的“十个抓”工作思路,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放大文化旅游综合效应,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1.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化党的理论武装,提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质量,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学习示范作用,完善学习贯彻长效机制,健全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将其中蕴含的思想要求转化为指导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方法。局党组、党支部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召开辅导报告会、研讨会和党员干部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交流,着力提升理论素养、指导工作实践。

2.常态长效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把学党史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员学习教育培训过程。依托丰富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全社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引导全县文广旅系统党员自觉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3.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加强对局机关、博物馆、图书馆等阵地建设,注重对各类宣传推介、展览演出等活动加强审核把关,从严审批审核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妥善处置舆情,严把意识形态网络关口,树立文广旅行业窗口形象。

4.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局党组、属单位党支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落地见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三重一大”制度,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提升机关党建质量,为加快推动文化旅游繁荣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5.落实落细疫情防控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高度警惕、精准落实好文旅行业各项防控措施。各类文旅经营单位、文化服务场所(馆)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总体要求,加强节假日、黄金周游客的服务监管,加大文旅市场检查督促和指导力度,开展疫情应对处置演练,从严从紧压实“四方责任”责任,落细落实“四早措施”和各项疫情防控指南,切实筑牢防疫屏障。

二、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1.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实施明长城索桥堡段长城保护修缮项目,探索构建长城数字化保护体系。健全完善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库重点推进靖远县长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立项工作。开展黄河上游靖远段重大水利工程文物损失调查评估工作,做好库区淹没区的文物损失调查评估。推进黄河文化公园靖远东湾段项目建设。推进“智慧博物馆纪念馆”建设,提升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重点推进县博物馆“互联网+”项目。继续实施好“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等活动。

2.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持续推进《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各项重点任务。按照国家、省、市、县区四级目录体系进行编目整理,梳理我黄河流域非遗资源项目的价值和特色。开展传承人培训工作和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工作,举办级传承人和业务骨干培训班,组织好全省级项目申报工作。完善非遗中心场馆设施设备和陈展内容,

重点做好《靖远民歌》《孙氏鞭杆》、《西滩跳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文化馆建设成为全宣传展示非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按照“文化抓培育”的总体思路,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推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完善具有靖远特色的数字文化馆、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和APP、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对接国家、甘肃省“公共文化云”和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靖远县“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整合现有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互通共享,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资源的开放利用,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利用号“靖远文旅”“靖远县文化馆”“靖远县图书馆”“靖远县博物馆”等公众号,积极宣传展示本地文旅资源。强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针对电子阅览室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积极整合资源并结合实际拓展服务范围,建成集各项数字服务于一体的数字文化服务室,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

4.繁荣文化艺术创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春和艺馨”元旦春节系列文化展演、寒暑期少儿艺术公益培训、“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文化下乡等系列品牌活动持续推进少儿公益培训工作,做好送文化下乡,送春联、送戏曲、送节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基层。紧扣党的二十大召开重大节点,在会议召开期间,创作推出1-2部主题鲜明的宣讲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助推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落地生根。鼓励支持文化行业经营单位转变经营模式,通过与公共文化服务、社区服务、互联网经济等行业的多业态融合,为老百姓和游客提供优质、优惠的文化娱乐服务体验。

三、坚持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做强文旅康养产业。贯彻落实全省“十四五”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倍增计划,推进靖远陇原文冠果生态康养度假区等文旅康养产业项目建设。完成靖远石门小口大枣特色小镇、靖远大庙梨花古镇、靖远枸杞小镇、靖远县黄河生态康养园、4个文旅康养项目前期工作。

2.加强文旅项目建设。对照“十四五”规划文旅产业项目,积极谋划好2022年计划开工文旅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项目实施格局。全力推进靖远“黄河之眼”摩天轮项目、靖乐渠环境治理工程(七馆一中心)等重点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做好招商引资规划和项目包装策划

3.加大特色文创产品研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文旅产业发展项目资金,鼓励企业研发生产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和2022年甘肃文化旅游商品大赛,不断提高我文旅商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 打造高品质乡村振兴“旅游版”。立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引导,加快乡村民宿发展,增加过夜游客,延长产业链条结合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打造多元化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积极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策划推出乡村旅游精品产品和线路,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1期,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带头人。

5.创新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充分挖掘虎豹口、西征公园等特色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提质升级,促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6.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深度挖掘我多元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打造具有靖远特色的高品质旅游景区。一是以“天.地.人———三合村”、“稻香村———瓜园村”、“菜根香———大坝村(法泉寺文化景区)”构成一日游闭环线路,着重以现代农业为主开发一些好吃、好玩、好看的节点。二是以中国传统古村落——平堡村、红色记忆——鱼龙山、花儿新村——富新坪、水韵独石、福门花海为主开发一日游项目,使其成为兰白都市经济圈黄河“慢生活”游憩区。

7.精准营销开拓市场。深化区域协作,全面参与“黄河文化”“丝绸之路”等国内旅游品牌创建,积极参加省文旅厅组织的各类文化旅游节会和沿黄四市州旅游发展联盟等区域合作组织的宣传推介活动。挖掘文旅资源禀赋,策划举办好靖远县枸杞爱心采摘节、靖远县乡村振兴黄河生态文化旅游节活动。积极开发设计各类独具特色的文旅宣传营销资料和文创产品,丰富文化旅游市场供给。积极与携程、去哪儿、驴妈妈等知名旅游网站合作,通过中央电视台、甘肃卫视以及去哪儿网、携程网等国内龙头旅游网站,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介和自媒体等大力开展靖远文旅宣传,提高靖远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8.优化文旅发展环境。深入开展“雷霆行动-2022”“不合理低价游”“平安文化市场”等专项行动,落实“扫黄打非”任务,打击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持续加强文化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加快推进全文旅行业征信体系建设,完善文旅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机制,加强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执法。加大文旅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格监督旅行社租用合法资质车辆,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旅游安全应急管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常态化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落实安全隐患整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和 “消防宣传日”相关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性应急演练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9.切实抓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完成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主旋律广播电视转播传输工作。推出精品力作,完成网络微电影、电视纪录片、公益广告创作推送和广播电视优稿评选工作。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广播电视市场秩序,开展广播电视、卫星电视设施督查、巡查、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做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运行维护,扩大“户户通”覆盖范围。

四、坚持统筹兼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进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协调有关部门,盘活城市空间的“金角银边”,因地制宜建设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新建多功能运动场5个,笼式足球场1个,提升改造人民广场乒乓球场,配建和更换全民健身器材8套。积极争取水岸三河旅游景区健身步道1条。加快推进靖远县全民健身中心项目规划、用地、立项等前期办理手续。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以纪念毛主席题词“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70周年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杯”篮球比赛、“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全国县域社会足球赛事活动、甘肃•靖远第九届“贺岁杯”足球邀请赛等有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3.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发挥作用。举办2—4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期甘肃省足协E级教练员培训班、中国足协C级或D 级教练员培训班,全县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00人;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项目不少于5个、10场次,指导群众科学健身不少于1000人次。  

4、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深入推进青少年体育训练“3321”计划,利用寒暑假举办以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曲棍球、健美操为主要项目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发现选拔更多优秀后备人才。推进“冰雪进校园”,在3—5所学校试点开展校园冰雪活动。积极承办省市高水平足球、曲棍球赛事。

、加强作风建设,激发活力打造文旅铁军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党章》《准则》《条例》等党规党纪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精文简会、规范调研,减轻基层负担,巩固纠治“四风”成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监督管理,持续推动文旅系统擦亮忠诚底色、磨练品质担当。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培养文广旅领军人才、产业管理运营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组建各艺术门类专家人才库,建立全智慧文旅、智慧广电人才库,为提升文广旅产业科技装备水平、抓好“互联网+”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文广旅产业人才培训,举办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研修班,加大全文广旅系统干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能力培训,完成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人才培训计划,为文广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提高文旅工作依法行政水平。强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务公开质量。推进全县文旅系统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文旅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

4.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舆情处置。加强信息审核发布、办公网络维护,完善舆情监测体系。树立“信息量就是工作量”的风向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5.加强财务监督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方针,加强与财政部门工作衔接,做好日常办公经费和专门项目经费的划拨流转工作,严格项目支出审核,保障资金支出安全。做好一般预算、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工会等经费支付工作,提高预算执行率。严格支出管理,规范开支范围及标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规范财务账目管理,规范津贴补贴管理,抓好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