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2101391301xj/1970-172821 生成日期: 2021-05-30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靖远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专责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1-05-30 10:22
浏览次数:

靖远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文化旅游专责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县文化旅游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保护传承黄河文化”为核心,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做优文化产品、做活文化市场、做亮文化品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幸福美丽新靖远。

二、工作原则

1、合理保护原则。以保护文化遗产、村镇原始风貌、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为前提,把握好旅游开发速度、程度和规模,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永续合理利用,确保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不断夯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讲好黄河文化,讲好靖远故事,激发群众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3、因地制宜原则。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依据资源禀赋、立足区位特点,走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搞“一刀切”,不能“一窝蜂”,杜绝“同质化”,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态势。

4、改革创新原则。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大格局下,加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探索创新发展文化与旅游的新业态,共同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工作任务

(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不断完善

1、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深入挖掘我县黄河文化资源,做好黄河文化遗产甄别评估及价值研究,做好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要保护好索桥古渡、河包口古渡、北卜渡遗址和烽燧、城堡等长城遗址,持续开展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严厉打击各类违法侵占、破坏黄河文化、长城文化遗址保护用地的行为;要保护好八大自流渠等黄河农耕文明遗址,将黄河水车园、黄河湿地公园等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做好用地、选址等保障工作;将黄河文化纳入县博物馆布展规划大纲,形成一个展现靖远特色的黄河文化民俗序列;做好平堡军鼓、双龙皮影戏、大芦纸马滚灯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加强记录成果的传播利用,加强传承实践能力建设。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

2、多方开展黄河文化宣传阐释活动。讲好黄河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要充分认识传承发展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性,加强对黄河文化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努力让自然的黄河与文化的黄河生生不息、日益繁荣。不断健全“规划一批、创作一批、演出一批”的艺术创作规划机制,创排反映黄河民俗风情大型情景剧,推出一批反映靖远黄河文化民俗的精品佳作;继续办好“大枣采摘节”“枸杞采摘节”“靖远国际马拉松”“法泉寺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旅游赛事;积极参加“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甘肃省沿黄四市州旅游发展联盟”举办的各类活动,大力推介靖远美景、靖远美食和靖远故事;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博物馆和你有个约定”等活动,采取“送进去”“请进来”的方式,让青少年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经合局、县教育局)

(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构建

3、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探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新思路、新途径,促进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优质化要求。以“七馆一中心”建设为契机,推进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提质增效工程,争取“三馆”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积极推进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项目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讲好党史;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推动县融媒体中心全面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完善移民搬迁点、移民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群众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影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完善;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大“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力度;重点做好《靖远起义》《枸杞红了》等文艺作品的剧目创排、数字电影拍摄工作;统筹建设靖远县文旅云平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营销服务为一体的智慧文旅工程。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各乡镇)

(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系日趋成熟

4、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建设四个“园”:即建设以虎豹口红军渡河黄河战斗遗址为主的“长征文化主题公园”,以北城滩明长城为主的“长城文化主题公园”,以靖乐渠环境综合治理及七馆一中心为主的“黄河生态文化公园”,以水岸三合为主的“黄河休闲农业观光园”。二是打造四个“点”:即打造以水岸三合、梨乡大庙、稻香村瓜园、枸杞小镇等为主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平堡古镇、钟鼓楼、法泉寺石窟、寺儿湾石窟为主的文物保护示范点,以虎豹口(河包口)古渡、索桥古渡、乌兰津(北卜口)古渡以及八大自流渠等为主的黄河文明传承示范点,以西滩跳鼓、孙氏鞭杆为主的非遗保护传承示范点。三是打好三张“牌”:即打好以靖远枸杞、靖远羊羔肉为主的“美食牌”,以《靖远起义》《枸杞红了》为主的“文化牌”,以靖远国际全程马拉松、法泉寺民俗文化旅游节、小口大枣采摘节为主的“节会牌”。

力争到2025年,将我县打造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县创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创建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增长达到22%以上。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5、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素。一是不断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在S35景泰-礼县高速公路靖远县石门乡小口村和坝滩村设置出入口,积极推进坝滩生态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引导分流G6京藏高速的游客从靖远进入黄河石林大景区,立项建设龙湾村——坝滩村黄河大桥,积极推进沿黄快速通道靖远段建设,对现有的坝滩——吴家川旅游公路进行改造提升,修建哈思山森林风景旅游区旅游道路、雪山寺森林风景旅游区旅游道路、陈沟森林风景旅游区旅游道路、屈吴山风景旅游区旅游道路。二是大力推进旅游星级厕所、停车场5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力度,引导创建星级酒店,发展特色民宿、农家庄园、开心农场等,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三是不断创新研发旅游商品。做好“小口大枣”“靖远枸杞”“靖远黑瓜籽”“靖远羊羔肉”“靖远文冠果油”“靖远旱砂西瓜”“大庙香水梨”等土特产和黄河奇石、麦杆画、手工刺绣、剪纸、十字绣、绘画为主打的系列旅游商品。力争到2025年,全县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达到创建省级全域旅游评定标准。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交运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相应会商工作机制,县文旅局定期通报文化专责组的最新动态,各相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将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本部门“十四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配合县文旅局不断推进和积极落实各自工作任务。县文旅局对县域内文化旅游企业和项目进行统筹指导和管理,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更紧密合作。

(二)加强政策配套。根据国家和省、市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用林用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对口行业部门,将文化旅游项目纳入资助和扶持的范围。

(三)加强宣传推广。一是加大新兴媒体的宣传应用。在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广告标牌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类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构建全方位宣传营销体系。二是依托各类节庆、会展活动,搭建文化旅游宣传平台。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和相关项目参加各类文化和旅游展会,鼓扩大文化旅游宣传的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

(四)加强规范管理。在文化旅游市场开发中,加强对本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规范开发行为,维护资源的区域整体性、文化代表性、地域特殊性,避免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过度开发,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