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三季度交通运输安全生产
领域风险研判的报告
上半年,全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第三季度进入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强降雨、冰雹、大风等局部地区极端恶劣天气增多,各类交通运输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等现象,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进入旺季,呈现满负荷生产、高频率运转,加之暑期、汛期来临,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进一步增多,安全防范压力不断增大,第三季度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
一、目标意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以坚决遏制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充分把握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季节性规律特征,不断提升防范季节性风险认知研判能力、决策支撑能力,精准施策,科学应对,强化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有效防控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季节性风险,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二、三季度安全风险特征及措施对策
(一)道路运输风险
--主要风险。1.三季度正值暑假期间、旅游旺季,人民群众出游意愿强烈,旅游包车数量大幅增加。包车行驶路线不固定, 经营者及驾驶员不熟悉路况;长距离的省际包车运行时间长,驾驶员易疲劳驾驶,安全风险不断增大。受汽车市场降价刺激,个人购买车辆猛增,私家车驾驶员由于驾龄短、驾驶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高速公路行驶与客车、货车等营运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增大。
2.高温天气易使人睡眠不足,加剧人体在午后、凌晨时段的生理疲劳,驾驶员易出现操作失误、或遇紧急突发情况处置不当等问题,导致交通事故。
3.夏季高温天气,车辆上路运行因短路发生自燃、胎压过高发生爆胎,以及其他突发机械故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增大。车内放置打火机、充电宝、电子产品、碳酸饮料等易引发爆炸事故。新能源汽车、老旧车辆高温天气露天停放或长时间行驶自燃风险增大。
4.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极端天气逐渐增多,存在道路湿滑、垮塌、水毁等安全风险,可能引发车辆追尾、侧滑或被落石击中等事故。
5.高温天气,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易产生麻痹思想,导致疏于管理,特别是在场站安检、驾押人员违法违章处理、日常隐患排查整治等方面存在懈怠思想、管理不规范、不到位问题。
--防范措施。1.严格包车客运标志牌备案管理。督促企业强化行驶路线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加强车辆动态监控和驾驶员安全意识、驾驶技能培训。
2.强化从业人员培训,督促各企业加强驾驶员管理,及时了解身体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特别是加强高温汛期恶劣天气下驾驶员防御性驾驶技能的培训。
3.严格车辆技术管理,督促各企业对所属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排查。特别对车辆的制动、轮胎、转向、应急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杜绝车辆带病上路。
4.强化车辆动态监控,认真落实日常值班、违规处罚等制度,
及时将有关天气预报信息传递给驾驶员,督促驾驶员安全驾驶。强化路检路查,对排查出的高风险路段加强巡查,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调整线路或停班等必要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的路检路查。强化应急值守,加强与气象、公安、应急等部门的联系,及时获取天气及道路情况,向驾驶员发布预警信息,合理安排运输任务。
5.督促公交出租企业、客运场站制定防控专项预案,加强对驾驶员及安检人员的培训,坚决杜绝危险品进站上车。强化执法检查,行业管理机构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执法检查,通过严管重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
(二)水路运输风险
--主要风险。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易导致水位陡涨,水流速度快,水流紊乱,船向难以控制,船舶操作性变差等情况,给船舶驾驶人员操作带来不利影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1. 督促水运企业、渡口码头严格开展开航前自查,随时搜集安全信息,并保障关键设备运行。加强对船舶航行的监管,督促船舶按航线航行,加强鐐望,规范操作。船员做好值班值守,根据水流风流等变化及时增加或调整锚、缆设施,防止断缆、走锚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督促渡口运营单位做好渡船定期维保,严禁渡船超载客定额航行,严禁船舶在风力超过抗风等级、能见度不良、水位超过停航封渡水位线等恶劣天气。水文条件下开航,强化船员(渡工)安全教育,提高操作技能。
(三)消防安全风险
--主要风险。1.夏季用电高峰,各类电器火灾风险加剧,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驻地、客运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极易发生“小火亡人”事故。
2.夏季高温,燃气安全事故多发,安全风险较高。
--防范措施。1.紧盯高层建筑、客运场站、施工驻地、危化品运输企业等高风险场所,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特别要紧盯电器线路及电器设施设备,严查电器设施设备、电器线路敷设不规范及线路老化等问题。
2.对系统内使用管道燃气或瓶装液化气的食堂、建设工地、人员密集客运场站等重点场所进行全面排查,严禁燃气管道被违规占压、穿越密闭空间,气瓶间违规设置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内。严格排查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或安装位置不正确、适用气种不符或功能过期失效等风险隐患。
(四)公路工程建设风险
--主要风险。1.高温可能导致户外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中暑或突发其他疾病,从而引发事故。
2.工程施工进入高峰期,存在结构物高空作业风险、大型模板支架坍塌、高边坡施工垮塌、机械伤害、深基坑开挖坍塌、施工便道交通安全、施工临时用电违规乱接等风险隐患,“三违”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增大。
3.汛期暴雨洪涝可能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工程施工带来较大安全风险。
--防范措施。1.督促各参建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开展夏季送清凉送避署物品等活动,多种措施帮助从业人员避暑降温,安全作业。
2.严格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持续强化汛情预警,积极开展防汛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强化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交底,及时纠正“三违”行为。
3.督促各建设单位加强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监测,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时发布暴雨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加强对住
宿、库房、施工场地等周边环境的巡查,指导从业人员随时观察,
及时躲避,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要针对行业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安全生产季节性特征和风险防范化解的指导意见》,按照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紧盯行业领域重大风险隐患防控与排查整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加大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整治力度。各单位要针对夏季高溫多雨、人员出行密集等特点,严密防控安全风险和整治问题隐患,按照《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范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一线,下沉监管力量,严格执法并有针对性的派出检查组加强检查,加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筑牢安全防线。
(三)大力排查整治交通运输领域燃气安全风险。各相关单位要加强燃气运输企业资质及从业人员、专用车辆资格资质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系统内使用管道燃气或瓶装液化天然气的食堂、建设工地、人员密集客运场站等重点场所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整治各类用气安全隐患,确保用气安全。
(四)切实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工作。各单位要加强汛期值班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细化落实应急预案、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遇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遂行出动,精准高效安全救援,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