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口渡河

虎豹口渡河

1936年10月16日,蒋介石下达“进剿”令,并于21日向红军发起总攻,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渡河行动已经迫在眉睫。战局的发展,对红军极为不利。根据前线敌情变化的新情况,中央决定提前实施“宁夏战役计划”,电令红四方面军在靖远强渡黄河。

“虎豹口”三个字由原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马文治题写

四十年代虎豹口的旧貌

10月23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总指挥部抵达靖远境内的大芦子,在全面检查渡河准备工作后,立即向三十军下达了渡河命令,但是23日夜晚的首次偷渡没有成功。

24日白天,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化装成当地人,沿黄河东岸侦查,最终选定虎豹口为渡河地点。虎豹口这一带水流相对平缓,对面的鱼龙山下是一片广阔的滩地便于抢滩登陆。晚上十一点左右,军长程世才下达渡河命令,李先念政委率先随部队渡河。担任首次强渡任务的勇士们在船工的帮助下,驾驶着木船和皮筏,直冲对岸。汹涌的黄河翻滚着巨浪,木船和筏子行至河心时剧烈颠簸,富有经验的老船工和水手们奋力摆渡,二十分钟后,船只靠岸,敌人发现了红军的渡河行动,组织火力拼命封锁渡口。勇士们立即以猛烈火力予以还击,掩护渡河的枪炮声也同时响起,黄河的涛声被掩盖在激烈的枪炮声。

李先念、程世才登临此处察看渡口两岸地形

火光向远处转移,先头部队以迅猛的动作,用步机枪和手榴弹的火力,突破了敌人河防军一个团的防线,占领了4座碉堡,歼敌一个连,随后三十军成功渡河,击溃马步青部河防部队,红四方面军后续部队得以顺利渡河。由于国民党军队飞机白天飞临渡口轮番轰炸,红军渡河行动主要在黄昏至次日凌晨这段时间进行。从24号晚上一直到28日凌晨,红三十军、九军、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直属队全部渡过黄河。

李先念为西路军题词

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李先念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虎豹口雕塑的正面是李先念将军的题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肩负民族解放、拯救人民、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用舍生忘死、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以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冒枪林弹雨之危,涉山高水恶之险,东征西战,播洒火种,完成了震惊中外、古今罕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壮举。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途经靖远,在虎豹口强渡黄河,是万里长征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悲壮之战。为记录这一历史事迹,传承英雄红军的崇高精神,缅怀先烈的革命业绩,教育后人,激励来着,故创作建设此纪念雕塑。在创作建设中,首先得到了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中共靖远县委、靖远县人民政府精心组织和领导,靖远县文化体育局负责实施。雕塑作品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孙纪元先生创作,甘肃省纪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制作。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受红军精神之感召,纷纷捐款,以示拥戴热衷之心。捐款单位及个人:靖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靖远县民政局、靖远县城建局、靖远县水利局、刘川水泥厂、靖远县农牧局、河靖电灌站、田成旺、段明录、乔义。

此纪念雕塑,共用资金三十万元,于二零零二年十一月竣工。

谨记。

靖远县文化体育局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

雕塑右侧的碑记是由靖远县文化体育局撰写的雕塑创建来历

 

虎豹口、红军渡、播火种、遍神州。虎豹口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渡口,位于甘肃省靖远县乌兰乡河靖村,距靖远城西八公里,历来为兵家所重。清康熙靖远县志称为边防要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六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军在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率领下进驻河靖村,成立强渡委员会,在常庆禄、叶树弟等地方船工和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准备强渡黄河。十月二十三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部抵达虎豹口,下令二十四日夜十一时强渡,李先念政委率先,程世才军长和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临岸指挥,巧设疑阵与敌鏖战一夜。次日佛晓,八十八师胜利渡河,至三十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直属队、九军、五军两万余人冒着敌机轰炸、炮火封锁,驱木舟、战恶浪,先后渡河,组成西路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从而踏上了艰苦悲壮的西征历程。拾今追昔、继往开来,红军精神流传万代。

靖远县人民政府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

雕塑的左侧的碑记是由靖远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

红 军 渡 河 战 役 赋

高财庭

虎豹僻地,黄河渡口,古称“边防要路”、“丝路关隘”;今之文化名邑、教育基地。三原交汇,二龙起舞。携乌兰之灵秀,据德水以为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忆之往昔,一九三六年,红军到靖远。志士集南川,旌旗红漫卷。宣传抗日,动员人民,锯木造船,备战渡河,结营练兵,志取宁夏。依靠群众,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动员人民,红色政权是人民政权。徐向前坐阵总指挥,李先念盘桓觅渡口;程世才营房滩相地势,陈昌浩虎豹口访船工;董振堂围城保右翼,孙玉清殿后阻追敌。渡河委员会应运而生,叶满、常庆福大义相助。虎豹口强渡,三角城牵制。十月二十三,船陈营房滩。水势多变化,中途船搁浅。次日再谋划,相地虎豹口。决策乘夜过,疑阵加强渡。万马集南岸,千军会一湾。渡口青马据,黄河白浪飞。云垂太阴,三十军奉命先遣;危崖烟冥,熊厚发率先抢渡。草船借箭布疑阵,声东击西渡黄河。涛声浩荡,波涌浪翻云水怒;星月邈远,峭壁石立风雷激。搏浪击水,排子手独当一面;自信果敢,指挥员众志成城。霜凝夜色高风急,水溅征衣淡月寒。皮筏冲涛驱战舰,长庚耀野壮人寰。敌巢一夜休,红旗千山树。六天六夜,红三十军、九军五军、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二万一千八百余人胜利渡河;刑天干戚,靖会二县,老幼青壮,妇女儿童,箪壶食浆支援红军。工农奋起,怒电嗔雷催拉朽;百姓踊跃,翻江倒海卷巨澜。担担军粮送亲人,双双草鞋慰红军。乌兰红嫂,滴滴乳汁救伤兵;河畔大娘,口口鸡汤喂病员。抬担架,送干粮,出生入死支前队;查路条、抓特务,站岗放哨儿童团。娘送子,妻送郎,跟定救星共产党;父在前,儿在后,紧随恩人永向前。英雄际会,亮剑报国。旗举西路军,鏖战河西;血染梨园口,愈挫愈勇。牵制敌人,策应河东,宣传抗日,撒播火种。二千公里风雨历程,铸成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革命气节;数千将士鲜血生命,凝成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坚持团结协作,育成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献身精神;始终听党指挥,锻成紧密团结、严守纪律的高尚情操。浩然正气,日月同辉!

泊乎近世,时雍道泰。渡河战役纪念馆风生水起,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一团锦绣,于此蔚为壮观;一衣带水,而今两岸同荣。得塞北之雄浑,精工巧构,风情尽显;融江南之灵秀,裁云镂月,气象万千。丹青传神,诠释了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红军精神;摄影写真,再现了山川如画、淳朴敦厚的黄河风情。花木掩映,楹联点睛。千米长廊回放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民族情操;技术集成讴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时代特色。至若春和景明,燕子来时,香雪随波,浅烟迷岫,十里八乡,沐浴爱国主义教育;阑干倚处,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浪谷波涌,吟颂改革开放新诗。天险化康衢,人奋云程催宝马;乌兰开画本,景新函夏起蛟龙。

嗟乎!往者已矣,来着可追。阅千年之沧桑,叹古今之兴废。凭栏怀古,志昂昂而奋发;把酒临风,喜洋洋而鼓舞。

美哉,虎豹口!壮哉,红军渡!大美虎豹,远景恢弘;开来继往,鹏比云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