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主要是农村低收入群体,包括民政部门认定的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保边缘家庭;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农村易返贫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未享受过农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其他脱贫户;乡村振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简称突发严重困难户)。
答
由县级建设部门或专业机关鉴定。县级建设部门可以制定简明易行的评定办法进行认定,少数确实难以认定的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请专业机关鉴定。 鉴定为C级危房(局部危险)的,应修缮加固。有自筹能力的农户可拆除重建。鉴定为D级危房(整体危险)的,应拆除重建。除此之外,也可通过政府统建、房屋置换等方式解决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答
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4.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及非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急救、危重疾病除外)。5.在境外就医的。6.各种预防、保健、美容、健美、医疗鉴定、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等治疗的。7.自杀、自残的(精神病除外)。8.斗殴、酗酒、吸毒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所致伤病的。9.国家、省、市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其他费用。
答
在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签约并强化签约服务质量管理,确保“应签尽签”,提供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
答
大病专项救助对象为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等乡村振兴重点监测人群。 30种大病病种: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耐多药结核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艾滋病机会感染、膀胱癌、卵巢癌、肾癌、重性精神疾病、风湿性心脏病。新增五种优先纳入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的疾病:重症肺炎、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人工关节置换术(单侧)。
答
每个行政村有1所卫生室。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行政村卫生室面积达到60平方米,“四室”分开(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不承担预防接种任务的卫生室可不设公共卫生室);常住人口800人以下的行政村有村卫生室(常住人口300人以下的行政村可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卫生室,加挂牌子);扶贫搬迁后新形成的行政村,尚未重新核定行政区划前,在地方政府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前,可设置临时医疗点;乡镇卫生院所在行政村可不设村卫生室。 单独设置的行政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格乡村医生,联合设置的行政村和临时医疗点有固定的合格乡村医生服务。
答
减免省内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具有甘肃户籍的在园幼儿以及普惠性幼儿园中非甘肃户籍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保教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在过渡期内,对58个集中连片脱贫县脱贫户家庭在园幼儿每年再减免1000元(不包括入园前已脱贫的原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按照政府及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保教费标准,减免标准的,超出部分幼儿园可向幼儿家庭另行收取。
答
对具有甘肃户籍且被录取到普通高校本科、专科(高职高专)的2022级困难家庭子女(包括:城市低保全额保障家庭子女,农村低保一、二类保障家庭子女,“单人户”施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学业资助。录取到普通高校本科的2022级新生一次性补助10000元;录取到普通高校专科(高职高专)的2022级新生一次性补助8000元。资助金由共青团甘肃省委分类分批通过银行直通车的形式直接汇入资助对象专用银行卡账户,具体情况可向由当地县级团委咨询。
答
排查所有农村居民,以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早脱困为目标,对重点人群做到“六必访”“六必查”。 “六必访”:大病重病患者家庭必访、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必访、重度残疾人家庭必访、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必访、单亲家庭和失能老年人必访、遭遇重大变故和自然灾害的家庭必访。 “六必查”: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必查、有病人住院的家庭必查、供养高中和大中专学生的家庭必查、残疾人家庭必查、突发意外家庭必查、有投诉举报情况的必查。
答
全省农村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县城)适龄学生按照补助标准,由学校统一提供营养早餐、课间加餐或午餐,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5元,全年按学生实际在校天数计算,学校按标准进行实名制供餐。在省外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保障政策按照学生就读所在地有关政策执行。
答
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1-3年级在校生免除学费。1-3年级以外的学生以及短期培训班的学员不得纳人免学费范围;“双重学籍”学生不能享受免学费政策。
答
按照入户核实和农户授权承诺,民主评议和公示、乡镇初审、县级审定的程序确定对象。公示原则上只在村内开展一次,县乡不在重复公示。公示公告中不得公开农户身份证件号码、手机号、银行账号、健康状况等敏感信息。 从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预警等发现风险线索之日起到完成监测对象识别认定,一般不超过15天,其中村内公示不少于5天。
答
收入原则上要稳定超过当年监测范围、“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的监测对象,或返贫致贫风险自然消失的,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过渡期内,除风险自然消除外,收入持续稳定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监测对象标注风险消除程序包括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和公示、县级部门审核批准和公告等环节。
答
对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脱贫户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免学杂费,国家对学校予以补助。学杂费在每学期开学初按照收费标准直接免除,不得先收后退。免学杂费标准按照人民政府及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学校学杂费标准执行(不含住宿费)。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对于新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脱贫户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重新认定,符合条件的方可享受相应资助政策。其中,对于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脱贫户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将其认定为可以享受免学杂费等政策。对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普通高中就读的符合免学杂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标准给予补助。民办学校经批准的学杂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学校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
答
监测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都属于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别由乡村振兴部门和民政部门认定,对象有交叉,但不完全重合。从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看,农村低保政策属于对符合相关规定的监测对象实施的一项兜底保障措施。